当前的中国教会还普遍不成熟,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许多人依然从功利的角度看待信仰,认为信仰是为了寻获或得到,寻获的对象未必是物质层面的,可能更多包含心灵的层面,如内心的平安、宁静、喜乐等。
宗教自由滋润人心,使人对一个合乎正义与和平的前途怀抱希望,即使在面对极严重的不正义现象和处于物质心灵窘困的状况中。
而庄周梦蝶,实际情况应该是这位睿智的哲人在睡梦中,他的灵魂因某种机缘巧合而进入到更高的维度空间,他摆脱了物质实体的重轭,前往更高维度的平行世界,能够以虚幻的形式存在。
种种新的意识型态──其中漫布着个人利己主义,自我本位主义,以及物质消费主义,削弱了社会的结合力,却注入了那种「随时可丢弃」的思考模式,导引我们去侮辱和遗弃那些最软弱和被认为是「无用的」人。
艺术作品都是情感的凝结,艺术作品也是物质的洗练。
主教当注意司铎的神修、精神及物质的生活,使能圣善生活,善尽己职”(《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16)。您认为神父们在教区中应该具有怎样的角色?对神父们的持续培育有什么计划?
《形物之造》,一册,论物质万物之创造,1676年出版。6.《人灵魂》,共六册,论人的灵魂,1677年北京出版。7.《人肉身》,论人的肉身,两册,1678年。8.《总治万物》,论宇宙的统治,两册。9.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注五四)诚然,凡是在基督内重生的人全都蒙召,而神恩赐下,按自身的生活型态度一合宜的贞洁生活,在生活中服从天主、服从教会,对物质财产等要有某种程度的舍弃;因为人人皆蒙召成圣,即臻于爱之圆满。
真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真爱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真爱没有贫富,也没有相貌的比较,它不建立在纯粹的物质基础上,也不受任何世俗观点的束缚,没有枷锁,没有牢笼,你已将全身心投入其中,你忘了全世界,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