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病人讲耶稣,讲救赎,讲灵魂的得救、为他们念经祈祷、唱圣歌,在病人痛苦时教给他们呼求耶稣,求助圣母,这是战胜痛苦的精神力量。
人可以接受艰难、痛苦和不如意,在这些境遇中,人依然可以在无奈中做出选择。然而,在死亡面前,人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因为人在死亡面前一无所能。
然而我们似乎不放心耶稣,不愿意把担子交给耶稣,宁愿自己承受一切痛苦。可是我们面对困难又无能为力,很无助,所以痛苦自然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我无助地哭泣着,痛苦着。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陌生的。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帮我,听到我的哭泣。这时,我想起自己的信仰。有至尊,至善,至圣和全能的主。
山上有十四处苦路,每一处有石碑和画像,让人体会耶稣当年为世人肩负十字架走苦路的痛苦过程。大家是含着泪水把这条朝圣之路走完的,最后当我们来到山顶的天主教堂!
例如:准时吃饭比接待来访的客人更重要;应付祈祷比回电话更必要;准时或早点上床睡觉,比陪伴别人的痛苦,与别人一同庆祝喜悦和聆听别人的故事或痛苦更重要!
显然地,与战争所遗留的痛苦与破坏相比,冲突与战争中所得到的好处实在是微不足道。这就是为何历任教宗所说,没有所谓“公义之战”。单单是这些悲居的回忆,足以防止未来暴力冲突与战争的威慑。
5.12的瞬间,数万生命已从人间消失,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多数仍承受着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许多还得承受终身成为残疾人的痛苦,这些苦痛也同样让我心神难安。
它以忍受的态度对待自己所遭遇的痛苦:忍耐(patience)和苦难(passion)有同样的词根并非巧合。
伤害,也会形成痛苦的记忆,进而折磨人的身体和心灵,扭曲人的生活,而且会给家庭和周围的人带去很多负面的影响。宽恕是一种更高的生命选择,就是在被伤害后,不跟随本能而以恶还恶,却选择更理智和慈爱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