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厄立特里亚妇女随同全家人穿越沙漠和大海来到了意大利,她的痛苦经历是那些因战争、暴力和贫穷而被迫离开家园的人的缩影。
信中写道:对一个首领而言,最大的光荣在於以言语消除战争,在拉丁文的动词中,就是以谈判、交涉的方式消除战争。不应使用刀剑杀人,而应设法保持和平。
教宗以此展开弥撒讲道,指出三种主要的迫害类型:一种是宗教迫害;另一种是政治-宗教迫害,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战争,或者圣巴尔多禄茂之夜。这些是宗教或者政治战争。第三种迫害是纯粹的文化迫害。
主教们还就圣体圣事作为修和媒介的主题展开广泛讨论,特别是圣体圣事在战争和日益膨涨的民族主义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谈到今日世界上的父母和子女,尤其是那些经受困窘和痛苦、因压制、暴力和战争被迫离开故土的家庭。
战争结束后,他同弟弟若瑟于1947年进入慕尼黑的修道院。1951年6月29日,兄弟二人及其他40几位同伴一起在弗赖辛的主教座堂由福尔哈贝尔(MichaelvonFaulhaber)枢机祝圣为司铎。
在公开接见活动中,教宗方济各呼吁众人祝福,而非诅咒:「如果人人都做到这一点,战争自然不会存在。」(梵蒂冈新闻网)天主宛如「慈爱的父亲和温柔的母亲那样,从不停止爱护祂的儿女,即使儿女会犯错误」。
藉着这份文件及其举措,他们已经走上人类友爱之路,展望一个没有战争与冲突的新世界,在那里恐惧得到宽慰、穷人获得援助、弱小者受到保护、正义得以伸张。
从大的方面来看,因仇恨导致战争,给双方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与痛苦,致使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活下来的人也常常无家可归,受冻挨饿,失去了温馨与幸福。
哪里没有谦逊,就有战争,就有不和,就有分裂。天主在耶稣和玛利亚身上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榜样,为了我们的救恩和幸福。谦逊恰恰是道路--救恩之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