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任的第7个年头,也是他繁忙和勇敢面对挑战的一年。
无独有偶,每一次的大公会议都是在教会面对各种挑战、压力甚至分裂的背景下召开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新、皈依与整合。
谈到认罪,对于我们华人而言有两个挑战。首先,我们中华文化不是一个愿意或者敢于承认自己缺点和罪过的文化,而是一个重视个人和团体荣辱的文化,所以,我们很难面对自己和团体的罪恶。
一开始,选择当义工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要面对家庭的忙碌、孩子的照顾、家人的同意、他人的不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就在每天的祈祷泪水中,我成功地以一名义工的身份出现在了为前来的学员们服务的人群中间
这个现实给我们提出一个挑战,要求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身份和作为“天主教信徒”的我们与我们的信仰有多少的一致性。
在这方面,教宗方济各提醒我们“作为信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有必要回到我们的根源,以便专注于最重要的事:钦崇天主、关爱近人,以免我们的某些教义在被断章取义的情况下,最终成为对其他人的各种形式的蔑视、仇恨、仇外心理和否定
生活在亚马逊地区,我们对教宗所提出的照顾人类大家庭的挑战,更是热心地聆听,并且努力应对。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组织了相应的团体,我们深知在世界上,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
一位来自伊基托斯(Iquitos)的“耶稣受难慕道修女会”修女讲述了在一个地理条件恶劣但民风热情的地区传教的巨大挑战。
这个挑战不仅与个人有关,也与各团体、各民族及全人类有关。这挑战更以特别的方式与各家庭有关。要改变自己,去宽恕人、与人和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原因在于自己的过失,谈和好已经够困难了。
·以色列十二个探子,经过四十天的挑战,生命有截然不同的改变和遭遇。户十三,1—3。17—27,30—33。十四,6—24。·达味因着培肋舍特人(哥肋雅)四十天的挑战,他的生命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