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司铎之培养,大修院是必需的。在大修院中所施予修生的完整教育,应指向一个目标,即按照耶稣基督乃导师、司祭与牧者的标准,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牧人。
我始终相信树木是令人信服的传道者,也坚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成群成片如同一个庞大家族的树林固然可敬,而我更敬畏那些遗世孤立的独株。
接其位者是加拿大姚文德神父,出资建新教堂,因战乱资金缺乏,有陈家屯的陈之翰为建堂献一千多大洋,新教堂1933年落成,即现在的教堂。1947年姚神父回国,教堂充公,当作磨房使用,教友在家庭祈祷。
神父还警醒说:“上述情况,若不及早悔改,将会激起天主的义怒,将要导致多少灵魂陷于永苦……”当神父引用陶渊明的“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昔非”的诗句时,心情悲痛至极,喉咙哽住,辛酸的眼泪结束了自己的讲话
公元前六世纪,传说中的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曾这样表述自己的幸福观:毫无疑问,纵然是富豪,也不能说他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员更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芯镶着一颗历时500年在千尺海下孕育的硕大的夜明珠。得珠者受到珠光普照,便会心性高洁,倍受世人敬重。有三个弟子前来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之宝。
为爱而生,受马槽之寒,我愿尚未了;为爱而死,罹苦架之惨,我渴犹未消!我还要做爱情的食粮,为了爱的圆满!君可知否?这爱情的神粮,竟成众矢之对象:无神者的轻慢,异教徒的讥讽!
6天的培育课程除讲授:教理—福传之则、灵修—福传之魂、圣经—福传之道、圣事—福传之根等课程外,还安排了见证、活动及小组分享等内容。并有6位神父、8位修女、3位修士全程参与陪伴教友。
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一座城市独特的情感气质,是宁波重要的软实力,任何一点破坏,都是沉痛的文化之殇。
根据当地人们的可靠记忆,1947年、1953年、1982年的几次特大洪峰使桥身完全淹没,现在来来往往的教师、农民、学生无不走得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