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八4-5)这就是我们必须问的基本问题:人是谁?人是一个存在物,内心怀着对永恒的渴望、对真理的渴望──这真理不是片面的,而是能解释生命的意义──因为人是按天主肖像所造的。
偏差的祈祷,使人痛苦而迷失生命的方向。我们今天通过三个方面默想今天的读经和福音:(1)渴望祈祷是人最深的追求;(2)如何祈祷?(3)祈祷的误区。1、渴望祈祷是人最深的追求人最大的渴望是学会祈祷。
下文将谈三个问题:教人与化人,权益与义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三个问题正是重建社会信仰体系的关键所在。 我们先说说教人与化人。《素书》说得好,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两类人生命最后的不同结局:“税吏和娼妓要在你们以先进入天国”(玛21:28-32)。
然而,信仰不是接受一个“固定的内容”,或者一套祖传的信念,却是和生活的天主的关系。
他在我们内不是静止的,更不是高高在上,单为接受我们的朝拜。他是爱,爱是有行动的,除非我们封闭自我、把持自我,使他的爱与德能被束缚,如此圣神便爱莫能助了。只要我们向他开放,他的爱与德能就会充满我们。
耶稣大喊之前有一个问题,这是可能发出的最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何舍弃我?”。这是圣咏22篇的第一节的内容,但在耶稣口中,这句话却承载了非凡的重量。
希腊人很聪明,竟将苦难存在的原由说成是神的“嫉妒”,这岂不正好从反面更加肯定了人的伟大与世间的美好吗?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人虽拥有敏感的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从有人类以来,人就一直在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物的关系中徘徊。
这有如下原因:(一)天主教的教义真天主教的教义讲明了宇宙的由来,讲清了人是什么,人从何处来,来干什么,又到何处去。讲解了困惑人们的古老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世上好人有时会遭殃,坏人有时却反倒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