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我感谢你,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因着你的恩宠,我已经学会了淡看这个虚幻世界的一些东西。当我的同事议论着美容、服装、减肥和美味佳肴的时候,我的心一点也不感兴趣,似乎我就活在他们的世界之外。
乐捐的人,主动解开了这道锁链,发现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物质的积累。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的是世俗的俸禄,收获的是精神的自由;乐捐者舍弃的是部分财物,得到的是心灵的轻盈。其次,是关系的重建。
所有关于「大公主义」的写作和重要发言,主要都是来自我们天主教的: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直到我们现任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天主教一直都孜孜不倦地找机会与其它两个主要基督信仰教派交谈。
2)当代社会的特点:当今社会相比以往任何时代物质更加丰富,社会更加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加的提高了;但这一时代的人精神却更加空虚了,人也更加浮躁了,安全感也更加缺乏了。
当今社会的思想、观念理论对教会的信仰内容产生很大冲击,教会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物质主义、现世享乐主义、多神多元理论使基督信徒的生活发生危机,教会出现的世俗化、自由化也引发纷争,内耗信仰滑坡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福音的传播及教会的发展
而他们在这受物质主义、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影响的世界里,也成了「反对的记号」。
然而,由于物质主义借着将“幸福”降低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人们被误导着,或者被蒙蔽着忽视了精神信仰,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发展的互相竞争和明争暗斗中去。社会上也常常缺少了“天主的标记”。
法利赛人,本来应该是倡导以“天主”和“人”为中心的社会,然而,他们却在推行遵纪守法中,造成了一个既没有天主,又没有人的“法律主义的社会”。
她在银幕上的丑态反映着欧洲的灵性光景:撒旦教、LGBTQ、共济会和现代主义成了人们趋之若鹜所敬拜的偶像,在反基督主义浪潮的裹挟下,任何胡言乱语的放纵都被视为政治正确。
天主教教理纲要459条上说:对于父母、儿女应予以尊重(孝道),知恩感恩、温顺和服从听命……在父母处于穷困、患病、孤独或年老时,成年的子女应尽伦理道德和物质方面协助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