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后,又一同诵念《尼西亚信经》,宣认跟随同一基督,并由圣公会池嘉邦牧师进行证道分享:“在教会内,彼此商量、互相建立,教会才能得以进步,但需要有同一指向,便是指向基督。若没有信仰的历程,便不是教会”。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除掉我们的自恋,让我们回归到现实中,变得谦卑,并愿意彼此接纳:我们中没有谁是天主,我们都在旅途中。”
这种“心灵的目光”使我们能与他人的处境产生共鸣,这正是天主看待我们的目光,“好让我们也学会以祂那充满爱与怜悯的目光彼此看待”。
帮助彼此背十字架基勒乃人西满教导我们,“耶稣在各种处境中前来与每个人相遇”。教宗勉励我们在各自的生活里,省思能如何跟随基勒乃人西满的这种步伐。
这日晚间弥撒,主要是为纪念主的最后晚餐,以及他在晚餐中所建立的圣体圣事,为我们留下了彼此相爱的诫命。
大家都该穿上谦卑作服装,彼此侍候,因为天主拒绝骄傲人,却赏赐恩宠于谦逊人。(伯前5:5)两年前在北京的一辆公交车上,我和一位前往美国大使馆的老人坐在公交车的最前方乘客席上闲聊。
在宽恕中认出彼此互为手足教宗吁请众人「放下控制他人的欲望」,学习将彼此看作「天主的儿女,自己的手足」。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能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接受希望的道路。
基层基督信仰团体通常是堂区附近的公教家庭组成的小型团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善度基督信仰、一起祈祷、聆听天主圣言、彼此互相帮助。
「我们需要这个相遇文化来互相认识,彼此相爱,并肩同行。」教宗引用非洲的谚语说:「为教育一个儿子必须借助整个村庄。」 教宗最后指出,他热爱学校的第三个原因在于「学校教导我们真善美」。
天主不断召唤我们与祂共融、彼此共融,并与整个受造界共融。重要的是牢记圣保禄在《格林多人后书》中说的:我们在基督内受洗,这意味着成为新受造物;身为新受造物,我们基督徒蒙召成为门徒和『受委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