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利玛窦神父曾给中国带来几何、数学和世界地理等科学知识,接着钦天监汤若望和南怀仁神父又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农历历法。这都是宗教界附加给我们的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为祖国的发展加注了推进剂。
2010年,是利玛窦神父逝世400周年纪念日,北京、罗马和世界各地将纷纷举办多种活动,来纪念这位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中国教会的奠基者。
后来康熙掌握实权,宣布全国祭奠汤若望,并把他葬在了皇家陵园,葬在了著名的利玛窦陵墓旁。从此汤若望的新历法开始被广泛推行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仍然指导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
早在明末,先行者利玛窦神父就曾到河间播布过天主的恩泽,形成了河间最早的信仰团体,后来北京教区又一度设立河间总铎区。
回到本届研讨会主题:从利玛窦神父敲开中国大门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和教会在华本地化暨与社会的融合进程曾历经坎坷。
2017年3月焦佳琳又冲击在昌举办的利玛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散发传单,并咬伤两位劝阻的工作人员。
大家以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为中心,将教会历史上在探索和坚持中国化方面较有影响力和突出贡献的一位位先辈呈现在大家面前,诸如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神父、推动天主教本地化的重要人物刚恒毅主教、创立本土修会
学校成立的第二年,就创办了在全国内外学术界极有影响的学术性刊物《辅仁学志》。
而且在这里有一个问题经常被人忽略,就是在历史上的教会大学并不只是培养教会的人才,不只是对教会作了一些贡献,而且在许多领域培养了社会精英,包括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原厅长鞠志强在发言中提到的周文斌、焦若愚等等
摘自房志荣、王敬弘合编的《圣经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