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但持续时日长,象征意义丰富,而且更能触动全世界华人魂牵梦萦的心绪和情怀,引发一系列感恩、祈愿、敬天、祭祖、团圆、庆祝等大小不一的活动。
信德讯细雨踏春日,思怀故人时。4月5日,清明假期期间,唐山教区南台堂区举办了一场面向青年教友的“忆先辈,述祖德”分享交流会。韩城堂区、林西堂区、小稻地堂区、东安各庄堂区
2010年清明节,我们一家三口和妹妹一家四口前往河北农村老家为父母上坟,请李大哥帮忙开车,李大哥以前是我们的老邻居,又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多年来我们一直互相走动,关系处得很好。
如邻居亲戚祭祖忌日请去吃饭,她按习惯除买些礼品外还要买点冥票(烧纸用的),老公说我们信教的不能买冥票送人,就是娘家也不能买。为此她很反感,总和老公拌嘴。
现在我们很多人也越来越多的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日,比方父亲节、母亲节,但是也有我们自己的节日,比如清明节、重阳节,虽然文化不同,但彼此是相通的。在我们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均被推崇为孝道的楷模。
正值复活期,又是中国的传统清明节,我提笔写几句,以表对尹玮玲的思念之情。相信上主已接纳她去享永远的福乐了。
并且在此期间结交了不少中国名流,1650年,他到北京谒见顺治皇帝,同年返回欧洲作为在华天主教耶稣会士的代表,到罗马为中国礼仪问题申辩,他捍卫了利玛窦在中国创立的传教理念,说服罗马教会允许当时的中国信徒尊孔祭祖
去年清明节,我的姐妹约我去乡下祖坟祭拜父母,父亲去世三十多年了,有感于父亲终生虔诚事主、传教救灵,有感于父亲对儿女的养育之恩,姐妹都劝我给父亲写一点纪念文章留给我们的儿女作纪念,我含泪写了几篇回忆父亲往事的文字
二、明末清初16世纪,中国教会虽然曾经兴旺一时,但稍后因“礼仪之争”,即因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的敬孔祭祖,教会在东西方争论不休,因而国内教难迭起,使中国教会大伤元气。
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原本是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