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联谊团体:圣母会(我们团体定为45岁以上的女信徒可以登录),青年会(35岁以下的未婚男女),*专门职能团体:若望医疗会(在教友团体内医生们的志愿团体)。
有的腰疼,天天吃药、针灸、拔火罐,靠系宽腰带支持行走;有的腹痛难忍,医生劝其住院治疗;还有的教友被各种慢性病折磨。他们朝圣心切,毅然上路。两三天之后,有些人的疾病得以缓解,有的人的病痛已经痊愈。
谁不这样做,并故意隐瞒自己的某些罪过,便不能通过司铎获得赦免;因为“如果一个病人羞于向医生揭示自己的伤口,医生就不能为他所不知的病对症下药。”
某天,这个小镇的诊所来了一位忧愁的病人,医生给他的药方是让他多去看喜剧表演。这人说:我就是这个喜剧演员。可能这个人看上去很喜乐,但他的内心并不喜乐。由此可知,喜乐不是外表,也不是简单的一种快乐。
一个真正经历过病苦的医生,才能理解一个正在病中的病人。具体做法如下:他可以这样自我反省:我上一次真正意识到我是罪人是在何时?我悔改了吗?上一次领受和好圣事是什么时候?我对听告解神父的态度,有什么感受?
这篇访谈于8月19、23和29日分3次在梵蒂冈圣玛尔大之家教宗的私人书房进行。教宗在30页的访谈中叙述了他作为耶稣会士的历史和他对教会使命的看法。
有一对今年9月27日将完婚的未婚夫妻表示,有些人把爱情当作私人事务,不需要制度的框架。因此,这对未婚夫妻询问教宗该如何向这种朋友解释婚姻的终身承诺。
(格前10:17)礼仪宪章也这样说:“礼仪行为并非私人行为,而是教会的典礼……是在主教号召与指挥下的圣善民众的聚会。”
我们基督徒都知道,行善不仅是一种私人的美德,还是一种心灵的需要。但愿我们这个社会永远弥漫着善良的空气,我们不要抗拒心中善良发出的召唤:行乐要及时,行善更要及时。其实,很多时候,行善与行乐就是一回事。
教宗指出,真正的敬礼拒绝被封闭在私人领域,而应成为“通往天主和他人的桥梁”。当教会陷入“纠缠不休的组织、尘世计划”时(通谕第88号),圣心正是回归“福音具体概述”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