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今日占上风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也助长信友、乃至教会牧人偏向于表面化,他们的自我中心思想危害着教会的生活”。因此,教宗强调:“迫切需要借着提醒追求生命中更崇高的价值,来反击这些偏向。
第三,要放下自我,不要要求主以你喜欢的方式来临。因为主的临在方式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要希望得到别人的经验,而要留意主与自己相遇的经验。第四,要时时留意。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从不通过媒体自我炫耀,可她的爱却洒满了人生之路。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好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相反,如果我们让天主白白的爱来充满并开放我们的心,如果我们让天主的爱洋溢出来,自发地开放自我,没有害怕、算计,无条件地再把爱给予他人,那么我们就会在自由内成长,我们也会在我们周围传播天主的美好和馨香。
如忧虑症(depression):虽在社会心理层次需要与人建立关系,但此人却自我封闭。
现在人类的文明正在走向自我毁灭。我记得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讲过一句话,“地球转的太快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知道他是指世界的变化太快了。为什么变化得这么快?
意大利体协体育场TeresaTseng摄“坚定信念”是成为运动员基本条件,蒙席强调,竞赛时不仅靠实力,心灵层面不容忽视,比赛时运动员发挥自我实力,面对极大的自我考验及挑战,在面对获胜渴望同时,亦要面对内心脆弱的黑暗面
有时它仿佛黯然失色;也有“自我封闭”的基督徒,他们不为别人着想。但当基督徒的生活失去了福传的视野,失去了宣讲的视野,它就病态成长:它自我封闭,变得自我参照,它变得萎缩,没有使徒的热心,信仰就枯萎。
他帮助我们找到自我、完成自我,度一个耶稣所说的“更丰盛的生命”。他帮助我们明白人生、欣赏人生,有追求理想的欲望和实践理想的勇气。他激发我们的生命力,也滋润我们的生命。
三、基督徒的自我修养耶稣是我们人生的典范,他要求基督徒要完全成为圣洁,合乎主用,完成主的福音工作。要结福音的果子,必须先结出仁义的善果,因为每位基督徒的言行对于不信上主的人来说就是认识主耶稣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