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的早上,我们全家一起到圣堂参与7点30分的弥撒,自寓居苏城以来,基本如此,也成了信仰生活的常态。
圣家是个信仰为上的家庭。福音记述,一满了他们取洁的日期,他们便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圣殿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胎首生的男性,应祝圣于上主’。
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家庭成员中几十人对信仰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其下一代的信仰培育有缺失的可能。
圣言诵读从基督信仰萌发时期就已经存在,也是教宗本笃十六世特别鼓励的祈祷方式。
这中间也念经,也参礼,也守主日瞻礼,可就是不知道什么叫信仰,也没人跟我说。直到今年,天主用他的奇能改变了我。
在信仰问题上,小弟既为出生在老教友家庭而自豪,又表现出刚愎自用的态度,对于洗礼大事一推再推。慈爱的天父借着疾病召唤他,这次他像只听命的小绵羊,又像圣经上记载的悔过的右盗,理性地归顺救主耶稣。
汪玛利亚系郧县人,年轻时随丈夫来到宜昌修葛洲坝,后定居宜昌。丈夫早年病逝,留下8岁的女儿、6岁的儿子与她相依为命。她一个人艰难地拉扯着孩子,经济的压力、生活的重担让她喘不过气来,心灵常感忧郁苦闷。
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当天上午为这场会议的与会者主持弥撒,强调明爱会必须时时挂虑人,尤其是受苦者的益处。帕罗林枢机表示,明爱会必须与受苦者相遇。他解释道,「教宗方济各谈论的也是穷人,而非贫穷。
我是个根正苗红的老教友,儿时信仰虽然懵懂,却不失天真。长大后的日子,父母进堂我也跟着去,信仰也算简单,正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生活也过得平平淡淡。婚后的最初几年,连我自己也觉得还算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