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理解为当前的中国人)的所有困境,与百年来中国动荡的社会,阶级斗争和民族战争,海峡两岸的对峙,越南战争等都息息相关;在后一个故事里,作家把无助绝望的呼救声传达到天人之际,从四百多年来的传教文化的大背景来解读人类的爱与死的大问题
同时,就『世界主教会议』的『准备文件』,请他帮助大家解读。陈神父给我的印象是,他能把很复杂的教会文件和一些神学思想及问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大家讲解清楚,生动活泼,充满灵性,广受好评。
在储存和关联数据上,机器的能力无疑远远超过人的能力,但唯有人类才能解读那些数据的意义。
我喜欢用依撒依亚先知的预言来解读移民现象,先知认为外国人不是入侵者和破坏者,而是重建新耶路撒冷城墙的工人,新耶路撒冷向所有人开放(参见依60:10-11)。
在实践中,讲道内容的中国化阐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经典解读的本土语境转换。即运用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来解释圣经内容,使教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化如同一面透镜,我们透过它了解自身,解读世界。如同字典,每种文化都包含高尚的词汇和粗俗的词汇,既有价值观,也有我们必须学会辨别的错误。
1368年,元朝灭亡后,明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拒绝与海外联系。1540年,教宗保禄三世批准耶稣会成立,并准予来中国传教。
当时教堂不是被毁就是遭破坏,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按照国家政策落实教产,修建圣殿,这是教会的首要任务。第二个阶段是教友的培育和陶成阶段。
从社会层面来看,宗教公益慈善组织往往不被完全理解,从事宗教公益慈善活动时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处于一种在法律上、政策上、社会舆论上都“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
时间到了1982年,终于迎来了曙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开堂设点,满足教友的信仰生活;开办神哲学院,培养神职接班人。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也是我梦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