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就屈服于‘要是如此就好了’的诱惑:要是我有那份工作就好了,要是我有那座房子、有那些钱和成就就好了,要是我没有那个问题、要是我周围有更好的人就好了!”
每当出现吸收他人的诱惑时,这不是建设,而是毁灭;每当浮现差别对待的意图,而不想彼此融合时,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提高警觉,热切祈祷,以免这情况再次发生。
这是新的基要主义分子的诱惑,他们害怕前行,倒退则让他们觉得更安全:他们寻找的是来自天主的安全,而非赐予安全的天主。教宗方济各在10月27日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指出了上述不正确的信仰态度。
因此,我们不要陷入放弃、孤独和悲伤的诱惑,却要祈求天主助祐我们「把软弱化为力量」,「把贫困化为富裕,彼此分享,从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教宗最后再次感谢在场众人,尤其是启发了世界穷人日的斯德望。
教宗继续说,这不是计算罪的问题,而是充满爱心的默观,准备好确认当天的恩宠并表达感恩之情,同时表现出准备承认诱惑并拒绝它们。他说:“让上主看到那些隐藏的偶像——我们都有它们;我们所有人!
隐修生活帮助他们去拥抱这种生活,并避免他们堕进脱离修院生活苛刻规律的诱惑。“稳定性”某程度会变得单调乏味,但也是对抗神修上不冷不热与不安的最佳良药。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联系。
我东跑跑西看看,谁敢拦着我我就大叫,没办法妈妈就把我拎到外面,那真是连恐吓带好吃的诱惑,再回去我就老实一点了。可是那个经好长,也没什么好玩的,一会儿我就想回家家了,妈妈让我等着一会就完了。
可能的原因是,一个缺失爱心的人,不守诚实道德的人,自然不喜欢道德律的约束,在钱权的强烈诱惑下,很容易背叛自己的公职道德,而腐败堕落。
教会提醒,“想要自行作决定,如同社会性别理论所主张的那样⋯⋯,这无非是陷入‘人类把自己奉为天主’的最古老诱惑”(57号)。社会性别理论“要否定生物间存在的最大差异,也就是:性方面的区别”(58号)。
教宗解释,这是因为在一个我们受诱惑“成为贪得无厌的消费者”的世界中,需要“回归内心”(2)。耶稣的举动和话语第二章论基督爱的举动和话语。耶稣在祂的举动中将我们当作朋友,显示天主的“亲近、怜悯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