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应该在物质领域作为免费物品的提供者,而且还应该在精神领域,发挥其引领道德、呼吁正义的传统职能。三是促进相关法规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或者勉强压抑着自己潜在的愤怒,牢骚满腹,无法找到解脱的办法,甚至成“无知、叛逆、不务正业,为各种欲望和欢娱,充满暴戾和嫉妒,本身已是可憎,又彼此仇视”的人接受现状,寻找幸福难道我们作为芸芸众生、贫困者、卑贱者,如果物质金钱上不富裕
(出《丹桂籍》)穷人的痛苦往往都是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而富人的痛苦往往是内心的匮乏造成的。富足安康,知足常乐,行善积德,顺其自然,证悟真理,心清意宁,是一个人永恒保持幸福的根本之法。
不断的天灾人祸造成无数的牺牲和物质的损失。我想到最近发生在马达加斯加、在所罗门群岛、在拉丁美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所发生的事。
不断的天灾人祸造成无数的牺牲和物质的损失。我想到最近发生在马达加斯加、在所罗门群岛、在拉丁美洲和世界其它地区所发生的事。
纪神父与父母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无论是教会还是主教,生活都十分清贫。纪德付有时甚至需要自己从家里带生活费,每次三十元、五十元,不够了再回家去拿。
然而,由于物质主义借着将“幸福”降低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人们被误导着,或者被蒙蔽着忽视了精神信仰,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发展的互相竞争和明争暗斗中去。社会上也常常缺少了“天主的标记”。
只有人和神才能带给我们人充满生命的喜乐,物质的东西只是协助我们按照天主的旨意去生活。喜乐的泉源不是一个理论或者梦想,而是切实的生活,是被爱充满的幸福。
但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就像圣经上所说的“人不但只靠饼生活”,人除了肉体,还有一个“灵魂”。
关于欧洲人远离教堂的原因,比利时人加斯伯的看法则更为简单和直接,今天在欧洲随着物质的富足,生活的安逸,许多人对宗教信仰不再感兴趣,人们已经满足于现世所有的,干嘛还要去想来世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