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是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你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为什么要追求自我的尽善尽美?使自我趋于完善?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4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追思弥撒,纪念今年去世的枢机和主教们。教宗表示,在基督复活的奥迹中,这些枢机和主教藉着死亡而进入了圆满的生命。
文章说:“1、生物学的一项基本定律为‘生命出自生命,而非出自非生命’。这样就否定了进化论的自然生殖,即由无生命跨越自有生命,且今从未发现任何自然生命之例。
念经前,他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5万多名信众说:若一名基督徒善度自己的信仰,与基督共融,就能作出很多有益於他人和社会的事。人们能在众人中辨认出一名基督徒,因为他的想法和态度与众不同。
第一,教友培育和陶成的重要性:福音中关于葡萄树及葡萄枝的比喻,使我们在教友生活和使命的另一层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要求灵性生命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并常结很多果实。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园丁。
日子是迎春的唢呐,喜洋洋地演奏着;日子是送殡的哀乐,悲悲切切地低嚎着。日子是花开花谢,日子是潮涨潮落。日子是生命质量的准则,日子是一首流动的诗。
那名父亲体会到,儿子的目光蕴藏着一股迫切的呼求:“爸爸,藉着你的榜样向我保证,我来到这个世上是有价值的。藉着人生观与行动,让我知道我的生命具有最基本的善。”
司铎的主保圣维雅纳(梵蒂冈新闻网)“圣维雅纳(St.JohnMaryVianney)是一位谦卑、温柔和忠实服务圣事的司铎,他遵行天主的旨意,如此走在圣洁的道路上。”
在此,也让我们看到,主耶稣对穷寡妇的关爱,虽然只是一声肯定和赞许,却能安慰穷寡妇无依的心灵,给她注入一道一生难于忘怀的生命之光(路1:37)。
12日上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巴西阿帕雷西达的附近,探望了“希望的农庄”中的青年和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