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走访了其他几家,他们的生活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上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或病或残,让每个看望他们的人都默默地流下眼泪。
(谷14:36)事实上,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能幸免,痛苦更是人生的常客,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痛苦呢?是躲避、视而不见?
治好此病需要十几万元,请广大神长教友为他祈祷并援助为盼!
突然病倒了,是那样的憔悴、瘦弱,我们为她换尿布、贴药,她总是很乐意地,虽然说不出话,但心里很清楚,只是点头感谢。白修女、吕修女、卢修女,她们身体好一点,常常去照顾仁修女。
直到该回修会的日子到来时,病床上母亲的泪水扰乱了她的心。面对这种情况,是一个修道人最心痛的,也是最需要祈祷的时候。杨云仙她从没间断过祈祷,只是这时的她祈祷得更加地恳切。
此外,越来越多的志工人员义务地帮助穷人、老年人、病人和一切急需的人,他们也有这同样的经验。……即使如此,任何一个行善的人,都会得到天主的喜爱。
好多病人在病危的时候我们就去看他们,劝冷谈者回头,劝了不少。最近有一个冷淡教友,他家人劝他,他就是不回头,后来亚纳会就去给他讲,又请神父给他讲,后来就回头了,助了临终,他家里人挺高兴。
在这以后的许多年,都有许多人向我不止一次提出类似的问题:只要信教我的病就能好了吗?如果你们的神让我把这次生意搞定我一定信,我就想要一个儿子你们的神能不能帮忙……在此情境下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玛17:20)有位患血漏病12年的妇女……心想,只要一摸耶稣的衣襟,我就会好的,耶稣回头对她说:“你的信德救了你”。(玛9:20-22)当耶稣让伯多禄步行海面时,他稍一疑惑便开始下沉。
(玛10:8)耶稣总是率先去施予的:他治愈病者,宽恕罪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谷10:45)他呼吁我们慷慨解囊,去消减我们积聚财富的自私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