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所以可能,因为天主的爱不是一种泛泛抽象的原理,而是圣神在人内心深处通传的有位格和具体的根源。
《天主经》在人的具体生活中扎根。例如,它让我们祈求日用的食粮:这单纯却必要的祈求说明信仰不是一个与生活脱节、用来‘装饰’的问题,只有在所有其它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才存在。
这个天主父不是很慷慨吗,对不?天主来与世人同住,选择尘世作为祂的住所,为与人同在,使人在他们有喜乐和悲伤的地方能找到祂。
人们物质条件好了,全世界旅游,当然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不是件坏事,可是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去过耶稣圣心内旅游的人,真的很遗憾!在一小时的明供圣体过程中,神父会用圣经的篇章带领我们走近耶稣体会耶稣的临在。
我当即纠正了她:圣诞节是给耶稣过生日,不是给白胡子老头过生日,耶稣也不是白胡子老头,他在33岁时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我又把圣诞老人的来历和她讲了讲。
在信仰和科学之间并没有难以解决的冲突,因为真理不是两个,而是一个。(教理159)并不是一个“信仰”的真理和一个“科学”的真理在相互较劲。真理只有一个,信仰和科学都指向这个真理。
但这位基督的先驱尤其“开启了基督信仰的新预言,所宣讲的不是一份未来的救恩,而是基督在世界和历史中的临在”。枢机指出,耶稣“在我们当中,在世界上”,但“两千年后,世界在今天仍不认识祂”。
随后,教宗在第二条推文中谈到了真理,他说:不是我们拥有真理,而是真理拥有我们。作为真理的基督用手扶持着我们。教宗在当天最后一条推文谈到人与天主的关系,他说:否认天主就是否定人类尊严。
但是德肋撒嬷嬷来了,德肋撒嬷嬷给无人送终的垂死之人送终,给他们清洗伤口,给他们准备担架,握住他们的双手,陪他们说话,让他们在最后的瞬间,能够带着同类的体温离世;能够恢复人的尊严,作为一个人而离世。
但是德肋撒嬷嬷来了,德肋撒嬷嬷给无人送终的垂死之人送终,给他们清洗伤口,给他们准备担架,握住他们的双手,陪他们说话,让他们在最后的瞬间,能够带着同类的体温离世;能够恢复人的尊严,作为一个人而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