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的人无可炫耀,也无可要求;他们知道不能依靠自己,但坚信可以全然投靠天主的慈悲与怜悯,就像悔改的浪子一样,回家站在父亲面前,接受他的拥抱(参阅:路十五11~24)。
有人怜悯他过于劳苦,老役夫说:“人一生活一百年,白天与黑夜各有一半。我白天做奴役,苦是苦了,但黑夜做国君,则快乐无比。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劳累过度的役夫,居然在梦境里得到了慰藉和补偿。
他说这是指「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如果有人对某人有什么怨恨的事,要彼此担待,互相宽恕」(哥三12-13)。
上帝对恶人怀有的情感并不是憎恨或者仇怨;而是怜悯,怜悯这些困在自我情绪,困在一小撮集体精神里的生命,虽然他们经常会伤害到周边的人和事,但他们还是沉沦于这团泥淖而不自知的可怜虫。
本来保守期是不允许随便回家的,但我刚去的一段时间里,想您想得茶不思、饭不想,活也不做了,整天在宿舍里躺着,当时的范院长怕我身体吃不消,差点儿没把我送回家,所以当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时,范院长知道我思母心切,就怜悯了我的脆弱
技术上的合理、医生的良知和智慧、明显的亲情持续不断地由敬重这个处在痛苦中的人所引导,他没有接受任何积极治疗,令人不免心生怜悯。对一个有信仰的医生来说,一个人的临终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最后时刻的写照。
「上主,请怜悯我们、帮助我们学会羞耻、赐予我们仁慈,这样我们才能对他人仁慈宽容。」最后,让我们时刻铭记:「效法天父迈向成全,与主合一共享幸福。」
由此可见,重要的是,那些在医院、疗养院及病人家中服务的司铎们确实感受到自己是『病人的服事者』、耶稣怜悯的记号及工具,必须接触那些饱受痛苦煎熬的人(第十八届世界病患日文告,2009年11月22日)。
长大后,乞丐见多了,大多时候也没有多大的怜悯心了,偶尔也会给他们一点小钱。有时看见乞丐,会躲着走开。心里常常想,求天主保佑,我这辈子千万别沦为乞丐。我家情况还可以,算是不愁吃穿的家庭吧。
蒙祝福的圣若瑟,请与我们同在,请您做我们的父亲,在人生的旅途中引导我们,使我们获得恩宠、怜悯和勇气,并保护我们免受一切邪恶的侵害。阿们!原文见“遇到耶稣”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