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西满伯多禄回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主。”
1918圣职部发文(SuntQuo)称赞圣母为“共同救赎者”之习惯称呼。1918教宗本笃十五世在牧函(InterSodalicia)中肯定圣母对基督救赎牺牲的角色。
短短3个月时间,她却经历了心病的治愈、信仰的皈依和由新教友到福传者的华丽转身。到底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在四部福音中,有三部记载着耶稣受试探的经验,马尔谷只是简单地叙述耶稣在受洗后,被圣神领到旷野中受魔鬼的试探。而马尔谷和路加则描述三种会危害我们、在成就自我的历程中必须面对的典型诱惑。
耶稣在世界上时,多次许给宗徒们和一切信者要施予圣神。“‘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吧!凡信从我的,就如经上说:从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
文件指出,每个受洗者都是传教使徒,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语言来传递信仰。
“若翰固然以水施了洗,但不多几天以后,你们要因圣神受洗。”(宗1:5)因此,复兴运动领袖钟马田认为,复兴可以说是圣神的造访。我们纵观现在的教会,真正复兴起来的有几个?教会不能再沉睡了!
在约旦河受洗后,耶稣立即:“被圣神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玛4:1)玛窦福音如此记述。进入旷野的发起者不是魔鬼,而是天主。耶稣顺从圣神的催促,进入了旷野;他绝不陷入敌人的陷阱,不,绝不!
教义班有专人授课、有自编教材、有课程表,并设班主任、陪同员、服务人员,每次上课都让慕道者严格填写考勤表,如因故缺课,就有专门教师负责把落下的课补上。
妻子是一个常年病号,这次出院后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从每天被病痛折磨得愁眉苦脸,到参加聚会回来充满喜乐、充满愉悦,不久受洗。我仍然没有皈依,对妻子的变化,我想这大概就是宗教麻痹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