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好处,足能招来别人的厌烦和恶感,何况人存自私的心不但不顾别人,还要夺取别人的好处归给自己,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会做各种损人利己的事,不用说受过他损害的人要厌恶他,就连未曾受过他损害的人也会厌恶他
我们生活在世俗世界中,去参与弥撒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有助于我们深一层地审视我们自己,因为掌管我们的是天主。
这样,不仅引起了别人对自己的反感,更使他们对福音也厌恶了,使他们更加远离了天主。 这样传福音,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讲,你听;你讲,我不听。
基督并非不在我们面前,而是因为我们只关注着自己的物质之水,又为自己生活情感所困绕,从而认识不到临在于我们祈祷与朝拜中的默西亚基督。许多人,四十岁前拿命挣钱,四十岁后拿钱买命。
,是少讲,我们要讲的是天主的话,是生活的信仰,是爱人的天主,是做人的道理,所以过多的讲自己会使人以你作样板,假如我们做的不是最好会让人觉得我们的信仰是假的,我们只要在讲道时偶尔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体验,
仔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确实愧对耶稣以身作则所树立的善表:他甘贫乐道忍辱历苦,我们却疯狂追求世俗的豪华奢侈虚荣体面,热衷钱财名利地位和眼前的幸福,稍遇挫折便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他屈尊纡贵甘为弱小无限谦卑
教宗自己说:“在新约圣经中,除了耶稣外,最著名、也被提到最多次的人物是伯多禄。
他年轻时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却因着“你纵使赢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于你有何益处”一句话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圣经》也说,“在一切事上使众人喜欢,不求我自己的利益,只求大众的利益,为使他们得救”(格前10:33)。
耶稣不希望教会是一个完美的模型,有能力维护自己良好的名誉。祂在世的生活并非如此,而总是在行走,不惧怕生活的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