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信德”创刊二十五周年,在前不久举办的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上,有几位作者的分享给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文字福传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愿意和大家做一次回顾性分享,使更多的人获得文字福传的动力。
台湾单国玺枢机曾教给我一个鼓励大家力求进步的方法:任何堂区或机构庆祝周年的最佳方法,不是聚餐或出版纪念册,而是寻找相称于所庆祝的年份数目的慕道者,作为献给上主的礼物;比如某某堂区今年庆祝五十周年,则该堂区团体便应齐心协力寻找及教导至少五十位慕道者领洗
圣奥斯定在晋铎周年的讲道中,论及信友、司铎与主教间团体共融的喜乐果实,乃源自于同样蒙受天主慈悲的救赎。在这脉络中,道出了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为你们,我是主教;与你们,我是基督徒。」
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到四十里外的辛集市东刘庄参与弥撒。回家后感到又热又累想休息一下,这时忽然看见从圣体柜(他家根本没有圣体柜,是神视中看到的)内出来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对他说:你将来的妻子姓马。
近四十年前,《公益》杂志资深专栏作家若望.科格利(JohnCogley)对梵二后的状况作出以下评估:「这个宗教团体早期经历过某种风格的盲从偏见而继续存在;亦曾经建立保护式制度作为巨大堡垒以保护其身分;亦勇敢冲出藩篱
如今,我们却称为“熊猫”,这里还有段故事;本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的生物界学者在重庆北碚举办了一个动物标本展,展品标牌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猫熊”,由于当时中文书写习惯是从右至左,国人却把按英文书写方式书写的
一位有智慧的资深教区神父曾说过:两个人的谈话停止了四十个人的祈祷。创造静默!我不想被误解,我们也都能体谅孩童。我们在教堂时也不应该以冷漠孤立的个体自居,对教友们漠不关心。
走进海勃湾天主堂圣物组,年过四十的李君姊妹和蔼可亲,她正在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参观者,从她的一言一行中,人们看到的圣物组就是海勃湾天主堂的一张对外名片。
如今,我们却称为"熊猫",这里还有段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的生物界学者在重庆北碚举办了一个动物标本展,展品标牌分别用中、英文书写"猫熊",由于当时中文书写习惯是从右至左,国人却把按英文书写方式书写的
求袮支持所有投身于人道支援的人,他们在帮助被迫离乡背井的人民;求祢安慰阿富汗人民──他们四十多年来遭受战争的蹂躏,使得许多人被迫离开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