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急急火火地放下所有工作,与大家一起赶到医院去看望某一生病的教友,在医院安慰了病人、病人家属,有时还要痛惜的流很多泪水,回到家我还对此念念不忘,以至于忘了许多应该做的工作。
首尔教区的圣家福祉医院,由圣家小婢女会创办,该院为贫困病人提供完全免费的医疗服务,常有教友和修士等在此奉献义工,医院的一切经费皆靠教内教外的善心人士赞助。
据他们的记录显示,已有564人康复回家,120人转介到医院,242人找到工作后独立生活,98人逝世。 若瑟14岁的大女儿桑德拉说,很钦佩父母的奉献精神。“我不介意,我有很多阿姨和叔叔,他们都疼我。”
圣史路加对此有着详细的记载,现今的耶路撒冷的城墙是由苏耳丹·苏雷曼(SultanSuleiman)在主后1537年至1546年间按照黑落德时代的模式兴建的。
因此在永历朝廷中任重要职务的教友也不少,司礼秉笔太监庞天寿圣名亚基楼,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瞿式耜圣名多默,新兴伯焦琏圣名路加。
根据圣史路加的记载,第一世纪四十年代黑落德.阿格黎帕当犹太国王的时候,开始磨难教会中的一些人,用剑杀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参见宗12,1-2)。
不过,人们对圣史路加的这一记载,所报的态度却是因人而异的。不少人因圣史的这一记载,深深体会到天主的无限仁慈,也认识到自己罪大恶极,只要能认真悔悟,彻底悔改总能蒙受主的救赎洪恩获享永生的。
教宗解释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玛窦和路加的记述中,大圣若瑟是救恩史开启时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部福音都没提到任何石柱,但是三部福音一致明确记载,基督受了鞭刑(参阅:谷十五15;玛廿七26;若十九1),而圣史路加则是泛泛地提到惩罚(参阅:路廿三22)。
圣史马尔谷和路加称他是一位显贵的议员。而圣史若望告诉我们,他暗地里做了耶稣的门徒。尽管四位圣史对他的记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是他从当时罗马总督比拉多那里求得、并埋葬了耶稣的圣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