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后,修女及几个教友一起去探访堂区里的老人、病人。给他们送去了圣诞节礼包,让他们也能分享到主的喜乐与平安。在这次的欢庆圣诞佳节中,不但丰富了教友们的信仰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主的那份热心。
6、实施“寻羊工程”,即寻找、探访和联系“进城务工的移民教友”,还有“领洗不进堂、冷淡懈怠的教友”,以及因各种原因“失联的教友”。
1937年11月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中国代表卡拉姆(L.P.Calame)多次探访南市难民区。经他提议,1938年,第16届国际红十字大会通过了《安全区决议案》,因为南市难民区的案例证明了可实践性。
答:2001年至2006年之间,我担任慈幼会中华省省会长,多次往高雄教区,探访慈幼会在那里的「少年城」。在拜访单枢机时,感触也很不同。每次电话预约时间,他都特别优待我们,腾出空间。
我在堂口任会长期间,成立了堂委会、传道班、唱经班、探访班、青年班、老年班、服务班、夫妻班、辅祭班等等。每个班必须每周有三天学习圣经,深入了解圣经,加强灵修生活。
在中国教会亟需大力推动,实践这样的工作,例如办诊所、残婴院、开学校、探访病患者等。最穷的莫过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穷得默默无闻、无声无息。
每个小组的福传方式是:去养老院看顾老人、慰问并为他们服务,走进医院看望病人、探访家庭、以文艺节目福传,走访帮助贫困家庭,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等送去福音的信息。
我们堂区组织亚纳会、爱心组、基基团等,常年进行爱德服务,到医院探访病苦之人,照顾孤寡老人等爱心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为贫困者送去温暖,送去基督的关爱,此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因此而领洗入教。
经常带领教友们一起去探访老人,慰问孤寡,为他们行圣事,关照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他不仅是教友们灵魂的牧者,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位天使。与神父弟兄们相处时,他从来不争,不彰显自己,突显了谦卑温和的品质。
林慈华神父曾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1987—1989)和上海复旦大学(1989—1993)任外教,同时亦应金鲁贤主教之邀兼职佘山修院(1988-1992),之后又应宗怀德主教之邀在全国修院任外教(1993—1997),并探访国内各大修院及一些地方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