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礼仪运动中,曾有一些礼仪学者以不同的名称,来讲解礼仪年。此名词在17世纪首次出现,之后藉盖郎惹神父的十五册巨著“礼仪年”传布开来。
他也很关心中梵关系,希望教廷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尽早实现中梵关系正常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总是埋怨医生和护士限制他的自由,不让他去教会工作,心里很不痛快。
按梵二后,圣教会把耶稣复活瞻礼前的一个主日,定为苦难主日,并把这一周称为圣周,以纪念耶稣基督的逾越奥迹。包括建立圣体,受难纪念和光荣复活;基督以其圣死摧毁了死亡,并以复活恢复了我们的生命。
年轻的神父,正如梵二会议精神所提示的:为减少牧灵压力给教友们举行集体病人傅油,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搞福传。
我相信他游历各国与实践梵二革新精神的勇气,以及应对各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都是从祈祷中得来的。
教会训导当局在梵二文献《教友传教法令》第一章明确指明教友有传教的使命。传教法令2:教会创立的目的便是为光荣天主父而传播基督的神国,使人人分享救赎神恩,再通过人使普世导向基督。
亚洲各国六十年代教会社会工作是专注于慈善救急灾难的服务,七十年代后增加了社会福利的观念,进入八十年代时与慈善福利并兼的是更积极的推行发展工作的服务,自梵二大公会议后以及历代教宗的通谕提示,教会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
教宗在谈话中讲述2012年间的几个重要时刻﹐包括他对墨西哥、古巴和黎巴嫩的国际牧灵访问﹐以及在米兰召开的世界家庭大会﹐以新福传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和纪念梵二大公会议开幕50周年同时展开的信德年。
2010年,越南与梵蒂冈成立了越梵联合工作组,探讨建立全面外交。2010年,教皇本笃十六世首次委任了教廷的越南事务非常驻代表。由此可见,这次教皇与越共总书记的高规格会见,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信德年里,教宗喻示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宣讲《梵二文献》和《天主教理》,认识学习实践反省信德,重新发现信德,着力培养信德,激发新福传的意识,并为我们的信德作出活的见证,基于此,我们必须强化圣经,圣书及教会报刊杂志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