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在启示我们只有去爱的时候,才能发现被爱的人身上的某些闪光,即圣的一面。更好说当你把每一个人都当作耶稣来看的时候,自己就成了圣的。
至于某些与会者的替换,则是出于当事人的要求:「有些人是因为健康的缘故,其他人决定不再回来。教宗没有把任何人拒之门外。」
教会就要有自己的特独的风格,不能跟着社会的某些东西而逐渐迷失自己。有了自己的立场才能做一些开放式的调整。因此,我认为,礼仪不能跟风。我们应在梵二会议礼仪宪章的精神下不断发现我们礼仪的美。
这就是教会为什么在驱魔行为方面如此慎重和严苛的原因,很不幸,这和某些电影中所发生的情景是不一样的。是在圣人的生活中,恰恰在这一方面,魔鬼被迫公之于众,魔鬼把自己置于“光的照耀之下”。
他特别强调了被授圣职的特殊的灵修意义,希望避免在此问题上的任何平庸化,因为他已注意到,在此问题上已出现的某些迎合时代风尚的偏向。
相对于某些个人独创的基督新教派而言,天主教的宗徒性,决定了其一脉相传的两千年历史。耶稣基督为何要在关系中召叫宗徒?这其实隐藏着深刻的灵性含义:耶稣总是以团体(社群)的方式来传福音,总是与他人同在。
其次,家居的迁移也常迫使人丢弃某些生活用品。最后,人际关系的新改变也常使人设法摆脱那些足以勾起他记忆的先前事物。
她提出以贵族身份享受特权,不必遵守某些会规。德兰立即让修女迁出,退回荘园,以此表明:修会会规的严肃性。这件事震动很大,反而促成了她改革的成功。
在某些问题上,每当与对方起了争执,如果对方强硬,决不让步,那么我便更不手软,绝不让步,但假若对方突然变了口气说:刚才我错了,请你原谅我。
再回到本文所提及的真理天书和平于世新纪元慈悲祷文等这些正在中国各地教会内私下和公开传播的小册子与传单,其内容尽管荒诞不经,但却能大量传播,在某种程度上难道不也是一些基督信徒甚至某些神职人员要么对其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