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基督徒应好好地接受自己宗教的教育,研究圣经教理,培养爱德;不能一天只局限于念多少经,克多少苦、守多少斋、磕多少头,只救自己的灵魂、不管天下人的死活;基督徒应投身于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和造福整个社会
但在祈祷刚一结束,倾刻间便会沉迷世俗红尘之中,虽然没有明言“除掉他”,但却用具体事实说明自己要把心中仁慈良善的天主耶稣“驱逐出境”;本来定志要服从追随基督,在四旬期内克苦守斋做补赎,尽量减少有害娱乐,但转眼间又会投入影视节目或狂欢滥饮之中
祈祷、哀矜和守斋是四旬期邀请我们“开放和空虚自己”的三种形式。在天主面前,我们重新发现彼此是兄弟姐妹,“我们不再是威胁和敌人,而是旅途的同伴。
因此,她把奥思定交托给主,恒久守斋祈祷。她向圣盎博罗削哭诉时,圣人安慰她:“有你这样母亲的儿子,不会丧亡。”这句话成为她信德的支撑,也最终应验在奥思定的归依上。
8年来,我总是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为人处事,但感觉到的却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最后的结果就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痛哉悲哉!
此刻他感到风大浪高,不禁心生恐惧,一怕身体就开始下沉,他急忙喊道:“主,快救我。”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说:“小信德的人啊,你为什么怀疑呢?”
(本文以问答形式,由主持人及各位网友提问,“爱的心”神父作答,来探讨“炼灵月——慎终追远”这个主题。)1、什么是炼狱?圣经里有没有关于炼狱存在的记载或依据?
“祂敞开的心先于我们并无条件地等待我们,没有任何前提就能爱我们,为我们提供祂的友谊:祂先爱了我们(参阅:若壹四10)。藉着耶稣,“我们认识了,且相信了天主对我们所怀的爱”(若壹四16)”(1)。
二者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以同理心为根基。当我们用挑剔的目光审视伴侣的“缺点”时,是否曾以同样的标准检视自己的言行?当我们抱怨职场中的“不公平”时,是否忽略了自身能力的不足?
二、福音的核心信息:不是钱,而是心这段福音中,耶稣没有指控那位富翁“偷窃”、“不义致富”,他的“罪”不是做了什么恶,而是没做该做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