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年八月展开一连串的「生命告别之旅──我的人生思维,划向生命的深处,活出生命的色彩,活出真爱无终穷」等系列演讲,走遍全省各教区、各大监狱、大学院校、中学、政府机构、国际性社团、社会公益团体、医疗团体及不同的宗教团体等
我们再穷也有您吃的呀!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落泪,这种水乳交融,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今天我们抱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们更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难道物质丰富了人却更吝啬了?
石家庄教区郭利红神父认为:透过参观芝加哥基督教角石服务中心、撒拉服务中心,天主教工人之家、方济各之家等慈善公益机构,参与其服务项目,以及欧乐天神父和中国教友陈丽华教授的家访宴会中,我们不仅体验到神父、修女、教友在服务穷人时的热情和爱心
最初特里萨和修女们帮助穷人、收养弃婴并建立“儿童之家”的善行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在她们为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之事被广泛报道以后,全世界人民才知道在印度的土地上,有一个对所有穷苦人都无条件尊重的特里萨修女
当时的陆伯鸿,是上海滩巨富,却经常来到新普育堂探望病人,甚至系起围裙亲自服侍病患,他还叫几个儿子站立在旁,用自己的亲身行动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如何善待穷人和精神病人!
任何人回溯华语乐坛,上穷碧落下及黄泉,都不可能避开这个名字。
俗话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笔者也曾读过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在天安门上的几句对话:皇帝自豪地说:我国的百姓就如此之多,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陆陆续续,接连不断。
在祂神性中,祂已经看到我每一次领圣体的时候,也包括其他所有的人,直至世界终穷。所以,在耶稣的最后晚餐中,我也是参与的一份子。它不再是过去的历史,和我的生命没有关系。
我把我娃都托付给你……”父母对我们寄托很大希望,再穷也要供我们读书。一天,几位神父和我母亲闲聊,问她,你把你娃供到什么时候?我母亲毫不犹豫的回答:“都上大学。”
1696年,沙神父由于见到当地儿童缺乏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召集了4位少女帮助他教导儿童,以及照顾村内的穷人和病患者。后来很多青年因为见到修女们的热诚,所以都纷纷加入服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