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您看,在您适时提及的教宗本笃十六世的信中,除了其它许多宝贵的训导外,主要肯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只要在不利的环境中需要保护生命及捍卫信仰时,比如说在还被要求强加与良心和天主教教义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的地方
明末清初的来华传教士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有些学者则主要认为,传教士只是以西学、特别是近代科技知识作为传教手段,更何况他们所传播的西学旨在论证其教义与神学
尽管廿世纪有明显的进展,但印度教会仍然维持着承袭自欧洲与其他地方的教义歧异。印度各基督教会之间的不团结与分裂,因为种姓制度而更形加剧。
正如谢和耐所说:基督教教义与一个人格化和超越一切的上帝有关,纯粹是一种神灵。它把人类误认会有永久命运的本世和本世没有共同之处的彼世对立起来了。
最后,神父在牧灵工作中欠缺的是对信仰、圣经、教义的完整教导。大多数教友除了念经,很少再懂得别的。如何以完整信仰来教导信友是每一个本堂神父要首先用心的。
天津天津西开总堂杨小斌神父称,西开堂每年举办春、秋两季教义班,为慕道者讲课,并在结课后安排授洗,复活节不安排统一领洗。四旬期内则有8人领洗,其他几个堂区约有数十人。
以下是他在感人至深的《众兄弟》通谕开篇中明确的话语:“我并不声称总结了兄弟之爱的教义,而是关注其普遍性,关注其对所有人的开放性。
今天谁若总是寻求纪律答案,试图以夸张的方式寻求教义上的‘安全’,固执地想挽回失去的过去,他就有墨守成规和退化的观念。这样一来,信仰就成为许多思想意识中的一个。
虽然支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来自福音书(例如人的尊严、团结、工作和家庭的价值观),然而我们看到了某种蒙蔽天主这种自欺欺人的倾向产生,这是一种失忆——尽管不是对基督教义的完全否定,
(弟前2:4)受自基督嘱托的教会有神圣的使命向万民传报天主救赎的洪恩,为使福音在教会内生生不息,并透过教会的教义、生活和礼仪行动将这一切启示的奥理以感官可以接纳的方式代代相传,永不止息,直到基督光荣再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