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梅瑟带领以色列人摆脱奴隶的枷锁进入沙漠时,我们很容易地会想,我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或者认为,若在食物短缺时,我们也绝不会像以色列人那样怨声载道。
但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天主的命令,为此梅瑟十诫是迫不得已的产物。诫命所带来的是天主审判人类的准则,它所带来的是死亡。圣保禄宗徒告诉我们:“弟兄们!
对梅瑟而言也是一样。在西乃山上,上主向他颁布十诫以显露他的旨意,而上主的民族就是透过遵从十诫而诞生的。对耶稣而言亦是如此。
这也意味着打开封闭的心,这种心态经常使人躲在教会训导的背後,或在善意的掩饰下坐在梅瑟的座位上来审判处在困境的人和受伤的家庭,有时还以优越的姿态和浅薄的见识对待他人。
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中有抵拒圣神行动的双重阻力:一重阻力是有人以为「耶稣只为选民而来」;另一重阻力是有人想把梅瑟法律,包括割损在内,全加诸在已归化的外邦人身上。教宗指出,当时「这一切极为混乱」。
教宗接着说,耶稣也因这癞病人的话而深受感动,以致伸出手来,甚至触摸他,违反了梅瑟关於禁止接近这类病人的法律。教宗由此谈到我们在耶稣训诲光照下的日常生活。多少次我们遇到穷人向我们走来!
梅瑟在西乃山也看不到天主,但我们本地弥撒就是什么也清清楚楚,不仅清楚,而且程序和程序之间,很少有空间给教友默想。但是,拉丁弥撒正因为教友们不懂拉丁文,当神父在唱颂时,便好像有了背景音乐的默想空间。
杨鸣章主教于弥撒中指出,四十年是准备,也是成长时间,就如昔日梅瑟带领子民进入旷野四十年、基督在旷野祈祷四十天,故成员应为此感恩,更重要的是在四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靠着主基督的力量去帮助弱势人士。
2.耶稣必须以死救人当主耶稣基督告诉深夜来访的尼苛德摩: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祂内获得永生时,我们的脑海里自然就会出现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难道天主子耶稣的爱到底就是死亡吗
第三个房间的入口左右分立着费德里科·祖卡里的皮革油画《梅瑟形象的米开朗基罗》和《先知形象的拉斐尔》,昭示着16世纪的艺术家开始跻身于时代伟人的行列,获得了空前崇高的赞誉,意大利巨匠的成就几乎笼罩了整个欧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