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中的耶稣受难史实乃基督苦难的叙述,透过圣史们不同事件、不同角度的讲述,我们可以不断地汲取天主圣言的滋养。
许多时候,我们常常以“公义”的角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谴责有过失或不足的兄弟姐妹们,总想自己高人一等。我们却忽视了正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天主仁慈恩宠的照顾,才得到了平安和现在的好处境。
以色列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其实,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当他们离开了天主,就是走在罪恶的道路上,自然就会遭到各种艰难和痛苦。
我们有不同的民族和肤色,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然而,我们却是以不同的角度和角色,以不同的方式,彰显天主的面容,传扬爱人的使命,善尽福传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而言,生命不分贵贱、工作不分高下,我们不仅在天主面前是平等的,而且所从事的不同生活方式,其价值也是一样的。所以,德肋撒姆姆在印度贫民窟的工作,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教廷的工作价值是一样的。
其次、学习从信仰的视野,从永生的角度认识身边所出现的人、所发生的事件。我们的信仰,不只是学习“信仰的历史”,更是生活在“信仰的历史中”。
从圣事角度而言,所有领洗的人都是主耶稣的门徒,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和生活中门徒们一样,每天和主耶稣在一起,每天喜乐地去传扬福音,每天积极地参与教会和社会的奉献服务。
十月是福传月,我们从福传的角度默想今天的读经和福音:(1)祈祷就是福传;(2)尽责就是福传;(3)今天的福传。1、祈祷就是福传有怎么样的祈祷,就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答:从新约的角度看,这些律法是旧约时期以色列人对信仰纯洁性的保卫措施。以色列人尚处于建立信仰民族的阶段,任何偶像崇拜都是对民族、信仰与救恩史的严重破坏。
这种信德开阔了基督徒的人生视野,提升我们从“永生角度”了悟自己的人生,看待身边人,善尽自己的责任,也帮助我们不会迷失,不被误导,坚韧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