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部作品我们分享了教宗在他的司铎、牧职及灵修生活中的慈悲经验。帕罗林枢机则强调《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书几乎在引领读者进入慈悲的奥迹。慈悲是基督徒的身份证。
他们渴望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设法使自己感到是教会生活的积极成员,福传的主体而非纯粹的对象。陪伴:灵修、心理、培育、家庭,以及圣召,这每一种陪伴对青年都极其重要。
接着,我试图去回顾往日的那些宝贵时刻,我和她一起整整生活工作了五十年!但我的回忆却停留在最近几年;正是在这几年,她的记忆力逐渐衰退,而失忆抽空了她的大部分精力。
这部作品特别注重内在生命和心理的描述,在西方文化中树立了独特的、也包括非宗教性质的风格典范,它的影响广被全世界,直到今日。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圣体圣事乃是重新举行十字架上的牺牲,这件圣事使我们有能力忠实地度与天主共融的生活”。
这本经书是天主教礼仪生活的核心指南,详细说明了弥撒的结构、要素、各职务、礼仪规范,以及所需的祭器和用品。
明天六月二十六日主日,毕生恪守清贫生活、为缅甸弱势献身的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克莱门特•维斯马拉神父即将在意大利米兰总主教区封列真福品。
从此,也拉开了她一生艰难曲折的修道生活的序幕。矢志奉献,登报解婚约1947年冬,段兴柔的母亲找到花儿岭教堂,以幼时订了娃娃亲为由胁迫她放弃修道。在教堂里,整整六天,母亲苦口婆心、软磨硬泡,逼其就范。
答:教宗谈及圣伯多禄‧法伯尔这位初期耶稣会旅程中的关键人物,提到这位圣人兼备关怀和分辨能力的风格。
教宗方济各一如既往地按照圣依纳爵的风格,归纳了三点:坦率、自由地说话;不封闭,而要开放;向人的思想和心灵说话。教宗首先谈到第一点,他说:传播常常屈服于宣传、意识形态,政治意图或经济与技术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