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姑娘的父亲做的菜咸了些,母亲一声不响拿来水杯,夹了一筷子菜,将菜在清水里荡一下后再入口。忽然,姑娘从母亲细微的动作里领悟到了什么。第二天,姑娘在家做了丈夫爱吃的菜。当然,每一个菜里都放辣椒。
教宗谈到荡子比喻中的慈父,从而指出父亲为子女成长的几个基本品德:父亲必须是有耐心的人。许多时候他做不了什么,唯有等待;耐心祈祷,温和、宽仁地等待。一个好父亲知道等待,知道从内心深处宽恕。
有些人被罪恶统治数月或数年之後,像荡子那样找回了自己,决定起身返回天父家里(参:路十五17),恳求天父的宽恕。这些悔改的奥迹促使我们也做一次良心省察:我作为司铎,像这位老妇人一样爱上主吗?
圣年期间,常年期主日的读经将取自《路加福音》,圣史路加记载了亡羊和荡子的比喻,因此也被称为仁慈圣史。身为伯多禄继承人,教宗方济各此举也是为了纪念他两位前任的训导。
这些人就像荡子的哥哥那样,不愿参加父亲为曾经离家出走的弟弟准备的宴席。他不理解父亲,对父亲抱怨道:这家伙挥霍了全部钱财,耗尽了遗产,荒淫度日,犯了罪,而你却给他庆祝?
(后来领洗以后才知道当时讲的是荡子回头的圣经故事)回来后很奇妙的事就发生了,十几年治不好的病竟痊愈了,王书文高兴得不得了,他逢人就说,见人就讲这件事。
然而,就如父母最担心最关心“调皮捣蛋”的孩子,同样的,天父也最担心最挂念每一位“荡子”(路15:11-32)。当荡子还离家很远的时候,父亲就看到了他,立刻向他奔过去。
在荡子比喻中,罪恶指未能与父亲和兄弟建立关系,而圣善则是与父亲和兄弟建立关系。与父同在就是成圣、获得喜乐;离开天父就是罪恶、遭受痛苦。
在荡子的比喻中,父亲给长子也说了同样的话(路15:31)。“父亲”一词是要我们知道,如实地去这样生活,是一种邀请。从此,那种标志着人类罪恶的开始而妄想从罪恶中解脱出来的困惑,变成了现实。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