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还没上小学,大概6岁多,每个礼拜去教会都会看到修女弹钢琴,就觉得非常新奇。那个钢琴用布盖着,我的胆子也挺大,有一天趁人不注意躲在钢琴底下。
我就对她说,在我们出发之前我做了这样的祈祷,我还要再等一个礼拜的时间。那时玛利亚很郑重地说:保禄,天主是在召叫你作执事,你不要再等了!
我就对她说,在我们出发之前我做了这样的祈祷,我还要再等一个礼拜的时间。那时玛利亚很郑重地说:保禄,天主是在召叫你作执事,你不要再等了!
也许是天主有意考验他,一个礼拜后,父亲因胃病严重而住院,家里的活需要人做。经过几天思考,他决定离开修院,替父亲撑起这个家。后来半年多的时间里,一个念头总是在头脑中出现,那就是回修院!
辅仁大学神学院詹德隆神父在他所写的《与天主和好》一书中,曾引用在公元八百年左右,有位神父提出听告司铎应有的态度说:“教友来办告解的时候,我们给他们补赎,比方守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守斋,两个礼拜或更久都可以
在同一项调查中,44%的美国人说他们至少每周参加一次宗教活动,而联邦德国为18%,英国14%,法国为10%,在没有礼拜活动的瑞典,这一人数仅为4%。”
老媪一听,于是立即出来设宴,招待少游于大堂,艺妓则披冠帔立于阶下,向北面礼拜,少游忙起身答谢。媪把他摁坐椅中,让他接受礼拜,然后再请入右席,以示尊重。母女两人左右侍觞劝酒。
一听这个他们的态度转变了,把岳玛丽请了进去,她先给他们讲了礼拜天和公元的来历,因为这两个都是根源于天主教,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信仰,他们对此很感兴趣。
1629年,他又著了第一本中文版有关弥撒与礼拜仪式的小册子——《弥撒祭义略》,共2卷21页。依据17世纪宗教信仰制度和仪式,对如何理解和参与弥撒作了实践方法的阐述。
根据一项民意调查,每周固定去教堂礼拜的美国人约有5000万,如果放宽到每月去一次,更是达到1.5亿。而且这些人彼此之间联系密切,是完全自发的口碑效应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