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圣体圣血节起源于比利时奥斯定会修女Juliana的神视,在1264年为教宗乌尔班四世所推广,并得到教会圣师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注释。
礼仪圣事部2014年6月8日五旬节注释:1.若14:272.若20:19-233.
教宗本笃十六《在真理中实践爱德》(Caritasinveritate)的语言次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释。由于中文表达的习惯,中文翻译恰好颠倒了这个词序。
由此而衍生了对“降生神学”的偏差注释,宣讲应该适应人,适应文化,按照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宣讲信仰,实践福音,才是有活力的信仰!这些解释使人“利用”信仰,将主耶稣看作人的“奴仆”。
对于有关圣经和信仰的问题,建议大家,首先,在圣经的注释和有关书籍、以及网络中找答案,其次,和神父、修女或好学的教友们一起探讨。3、在家人前讲圣经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给别人讲论自己所学的内容。
基督教会的信仰内容,除了圣经,还有更多的教导和各种注释,然而,最中心的却是“爱的诫命”:天主是爱;主耶稣是爱。信仰的真谛就是得到主耶稣,分享祂的生命和使命。得到了主耶稣,就得到了爱。
虽然从现今的注释学研究水平来说,这个身份鉴别未必真实,但此圣传也已经非常古老,而且也并不是始于中世纪的圣传。
教父圣奥斯定指出,耶稣拒绝玛利亚的挽留,是因为“祂的使命尚未完成,祂必须带着人性升到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若望福音注释》)。
为了能够把握神学层面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阅读圣经及其相关注释,还要在经文中寻找圣经原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并且挖掘经文本身所使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如反复、比喻、象征、反语等的内在意义。
注释:1陈方中、吴俊德编:《中梵外交关系六十年史料丛编》,台北辅仁大学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2002年,第56页。2刘国鹏:《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