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刘国鹏博士的发言
2017-10-29

我上次发表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以2014年的研讨会为蓝本,同时再做进一步的文献梳理,比如我以当时的《申报》和其他的几份在华期间发表的报纸,勾勒了到底传教士在抗战期间都做了哪些人道主义工作?

河北安国德来小妹妹会
2010-01-25

抗战前夕,本会已发展到一百多人,甚至从遥远的法国也先后来了2位入会者——露格妹、林昭妹。

徐以骅教授在“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 Speech of Dr.XuYihua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2014-10-28

第一次重大结合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当时的革命组织中就有不少基督徒;第二次重大结合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此期间基督教会可以说与中国人民的进步(抗战)事业发生了更加全面和整体性的结合。

江苏:海门教区获狼山圣母堂建筑师后人赠予圣沙勿略圣髑
2014-12-16

海门教区境内的狼山圣母堂是长江流域北岸唯一的宗座朝圣地,其教堂风格独特,在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由沪上著名建筑工程大师潘世义先生接受朱开敏主教邀请,临危受命设计督造,历时一年落成。

为什么青海天主教有近七百年历史?
2012-03-12

1945年抗战胜利,青海教友3552人,外籍神父11人,中国籍神父1人,外籍修女19人,中国籍修女1人,小修生7人,收治孤儿17人,受治疗的病人为63000人。

在“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闭幕词 | The Speech of Fr.Paul Han at the Ending
2014-10-31

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包括传教士在内的宗教界人士在抗战中的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人道救助和物质援助,还有精神鼓励和安慰),重新评估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的地位与贡献等提议,获得了与会学者们的共识。

浙江嘉兴遣使会史略(五)
2011-10-27

1946年抗战胜利后,嘉兴文生修院改为江西、浙江二省的总修院,遣使会的神哲学院留在嘉兴文生修院,初学院则迁往嘉兴乍浦。1947年,江西和宁波大修院停办并入嘉兴文生修院,修生来此学习。

效法耶稣真兑现 舍己为人树典范
2016-10-28

抗战老兵张天保1927年出生于陕西朝邑(今大荔)县,17岁时,为响应民国政府号召,毅然投身军旅,加入抗日救国行列。22岁远离家乡,迁居台湾。此后40余年,未曾回过大陆故乡。

拉美地区再次位居被杀牧灵人员“榜首”
2018-01-01

今年,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所和天主教河北信德文化学会于十月二十五日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抗战初期‘正定教堂惨案’八十周年学术座谈会。

近代中国天主教会的植树活动
2010-06-10

但因为气候严寒,效果不太理想,最后只留下枫树、桃树和葡萄;在土默特的西北,因为有大山环绕,各种树木可以生长,有木今科、楦科、刺槐、山榆及垂柳,其中以意大利的杨柳长得特别茂盛;在三盛公村旁(河套地区),抗战期间传教士们培植了两个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