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应邀到一个名叫西满的法利塞人家中坐席,一个妇人跪在祂面前,给祂的双脚抹上香液。耶稣宽恕了这妇人的罪。这个场面引起在座者的极大愤怒(参閲:路七44;47-50)。
1962年,这位先教宗仍是克拉科夫总主教时,曾写信请求比约神父为一位波兰妇人祈祷,她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为了分析这点,帕索里尼神父引用福音中客纳罕妇人求主治愈她女儿的事迹(参阅:玛十五23-24)。那时候,耶稣“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她”,连同情的目光也没有。
在若望福音第四章,耶稣遇见了一位撒玛黎雅妇人,跟她说他愿给予她一些“活水”。她回答说:“先生,请给我这水吧!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来这里汲水”(若4:15)。
客纳罕妇人(玛15:21-28)爱女附魔心何痛,连声哭求主不应。儿女之食不喂狗,舔食碎屑是常情。耶稣闻言仁心动,信德使尔心愿成。经典故事传古今,羞杀我辈狂妄人。
祥子跟着神父,也进门去看望那个年老的妇人。他的脸上,不再有羞涩和恐慌,而出现了一种和善的自信。
今年的主题是「请给我点水喝」,取自耶稣和撒马黎雅妇人在井边的对话。他们两人的对话展现出跨越各种藩篱的对话总是可行的。
他以若望福音4:1-42展开讲解,透过圣经讲解了耶稣是如何宣讲天主的国,是如何智慧地向撒玛黎雅妇人显示天主的,他是如何成功地完成天父派遣他的使命的。
耶稣起来问那妇人:他们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没有人。耶稣向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我也不定你的罪,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这份告天主子民书首先将天主子民比作若望福音中记述的拿着空水瓶到井旁打水的撒玛黎雅妇人,他们渴慕天主。因此教会必须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上主临在他们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