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走了,她带走了对我们的深深挂念,还有未尽的嘱托,遗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思和无以言孝的沉默。
我们忘不了你亲手培育的乐队,为您含泪演奏《老父亲》那寄托哀思的动人场面;忘不了可敬的主教在您的葬礼上泪流满面。
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这可以说是印度佛教以报恩思想对中国儒家孝道观的本土化回应,并为日后佛教的中国化塑形奠定了基础。
而天主教殡葬礼却更为高雅圣洁,一捧鲜花,几只素蜡,既表达哀思又环保节约,十分符合现代人对于追求环保和健康的理念。故此天主教追思亡者的方式若能从环保的角度进行宣讲,则更易在现代人中产生共鸣。
稍慰吾等哀思。但人为之关山修阻,致返骨故乡,尚有待也,然在杭亲友,无不翘首以待,届时尚望一臂相助。兹有二事相恳:一、亡兄近照望设法寄一张来;二、《文录》亦设法寄来(因第一集我在50年海南岛兵祸遗失)。
我们忘不了,多少的幸福从此淹没,多少的欢笑从此被隔绝,漫天泪雨伴着中华儿女的深深哀思……可是,在灾难面前,我们依然选择坚强,选择去爱。
望着一层层殉道者的骸骨,难抑心中的悲愤和伤痛,伸手触摸盛放圣髑的柜体,默默寄许我们心中无限的崇敬和哀思。
在母亲葬礼上,除了我对母亲无限的哀思,劝勉包括我在内的生者如何生,更是我想说的话。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亲一生忠厚善良,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为人和蔼,与人为善,和睦乡里,宽厚大方。
我们这样做对增强子孙纪念先祖追念哀思和沟通、合一、团结、等等创造难得共鸣机会!也是人生一年一度的难得聚会,何乐而不为!
若老人生前不给予他们基本的尊敬、孝爱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照顾,临终之时不为他们请领圣事,身后不知为他们念经、献弥撒、加倍行善功,而大搞特搞这些外在的排场,以此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哀思,只是为了自己面上有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