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台北辅仁大学举办的“纪念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单国玺枢机主教发表了“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谈共融”的演讲。
马切拉塔教区乔利欧多里主教(右二)去年访问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时,与学校领导人在利玛窦像前留影。 意大利耶稣会利玛窦(MatteoRicci)神父是十六世纪将基督宗教传入中国的关键人物。
(《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到中国后,一直不断要求教会给他寄来欧洲,特别是描绘古罗马建筑的版画,如万神殿、凯旋门、竞技场等,他想向中国人展示他来自一块有着显赫历史的国土。
意大利马切拉塔教区主教乔利欧多里(ClaudioGiuliodori)在台北表示,利玛窦(MatteoRicci)神父四百年前在中国传教时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在今天依然可行。
为纪念利玛窦神父于1610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马切拉塔、托伦蒂诺、雷卡纳蒂教区主教克劳迪奥·朱廖多里,于5月5日向新闻界宣布,即将紧密举行的许多庆祝活动。
进德公益信德网讯自7月20日进德公益派往灾区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第一批志愿者们到达目的地后,已经有10天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志愿者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第七、第八、第九个房间:从剃须发到穿儒服参观者走到这里,有关利玛窦是个普通凡人的印象忽然苏醒并且变得鲜活了——他小心翼翼地在16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南方农村贫困家庭中穿行,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谨慎地为他们祝福
南昌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竖立的利玛窦铜像《赣鄱印象》讲述了1595年4月27日,在滔滔千里赣江,在上游险峻的十八滩发生了一起船难,当地的人们在船难中救起数人,其中有一位幸存者就是利玛窦神父;《茶韵悠香》
为纪念利玛窦(MatteoRicci)神父逝世400周年,台湾耶稣会邀请以青年为主的约400名天主教徒“与利玛窦相遇”。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利玛窦墓(中)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徐皇冠摄一个士大夫,一个传教士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抵达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