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中,神父讲的玛窦福音第二十章雇工比喻的道理让我终身难忘。神父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天主白白赏赐的,我们有何资格向他要求什么呢?
有一次,在班前例会上说:“有信仰就是好,你们看崔大姐,人家就有信仰,每天都怀着感恩的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什么事都不计较,所以说信仰是至高的。”在每天的班后他都要和几个小组长开班后总结会。
父亲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宗教信仰熏陶,从而一生保持了信仰,即使在文革严酷的考验中,他的信仰也从未发生过动摇。本着这种信仰,他一生时时处处按天主的诫命行事,勤俭持家,妥当教育儿女。
一个妇人的女儿请求当地的神职人员到她家里和她的母亲一起祈祷。当这位神父到了那里的时候,他看见那位妇女躺在床上,头枕着两个枕头,一张空空的椅子摆在她的床边。于是他就想,妇人已经知道他要来。
在安排行李上车时,他解释,他的大袋子很轻,不必放在后车厢,里面只是毛线,我们听了都很惊讶,于是他打开那袋子让我们瞄一眼,喔哇!真难想象,还有粗粗的棒针,及卷起来的已完成的部分。
我的老本堂丁鸣盛神父,我时时想起他老人家。故事发生在日寇侵华时期。不记得是八年中的哪一年,只记得那年华北大旱,欠年无收,日本鬼子又把老百姓的粮食抢光了,农民吃糠咽菜,有的吃棉花籽麻饼,生活苦极了。
在一个村庄里,我曾探访一个从没有人关心过的老人——没有人知道他的死活。我进入他的房间时,觉得那简直是一团糟。 我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一盏漂亮的灯,上面布满多年的尘埃。
凡是爱人的,都是天主所生,也认识天主,那不爱人的,就不认识天主,因为天主是爱。(若一4:7-8)传说圣若望在老年时,已没有精力讲长篇大论的道理,他只是不停地说:小子们,要彼此相爱!
2009年5月3日下午4时7分,建于1918年的河北涿鹿县双树天主堂在顶部修缮接近尾声的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违章使用汽油喷灯烘烤沥青引燃屋顶,致使占地930平方米的主堂以及堂内的所有可燃物品全部被烧毁,
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竖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也都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