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尔法里撰文论及信仰、教会和今天越来越世俗的文化,他既表达对教宗方济各的钦佩,也回应其第一道通谕《信德之光》。他在八月七日社论的末段提出三个疑问:究竟天主的仁慈会否延伸至非信徒?
教会从一开始便有艺术,罗马地窖里面可以发现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很简单,却有力地表现了基督信徒的信仰,他们知道透过艺术可以表达他们的信德。
流奶流蜜(出3:17)表达了人们心中对理想母亲的向往。乳汁即是爱的象征,爱儿女,给儿女幸福。儿女之爱:主要表达为孝爱,以乌鸦反哺的孝心孝敬父母。
但人类能表达的敬礼,对天主和对其他的人或物,表面上是相同的,但施敬礼者的内心却是不同的。这可以用中文“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来解释。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的真爱,是任何所谓有情调的表达和麻木冷漠心灵的包装,都无法诉说的。都市里那取悦攻瑰的表达不过是一种浮华罢了!
基督的死亡与复活是祂爱人类的最高表达,但除了注视加尔瓦略山的十字架,我们也不可忘记白冷城。为增进信德,我们应常去瞻仰耶稣圣婴。
而这份善意的表达,如果是给素未谋面的客人,甚至路人;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不用花一分一毛,但效果是如此的神奇。这就是和平、爱心与和谐的表达;每一位传递与接受的人都能感觉到这份温暖与善意。
一些天主教网民在网上表达自己的忧虑。有缅甸教徒留言:我们祈求教宗不会使用罗兴亚人一词,最好不要用这个字眼和提到若开邦的议题,教会领袖应该建议教宗不要使用罗兴亚人的字眼。
这位信理部前主管于十二月五日表示:「在幕后的某些势力从一开始便暗示我是教宗的障碍,也妨碍他们有关教宗及教会的主张,他们更公开表达这看法。」
五年前,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曾邀请黎巴嫩青年在苦路默想中发言,他们在安提约基亚马龙尼礼宗主教拉伊(BécharaBoutrosRaï)枢机的带领下,表达了中东人民的忧虑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