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主要是探究人的精神、内在的生活和超越的追求,用学术的语言来讲就叫终极关怀(更确切的译法是“终极关切”)。这个说法源于现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他说:“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然而,人的生命本质是倾向于某些更重要的、超越现世生命的事物。人对正义、真理和圆满的幸福的渴望是无法抑制和消灭的”。教宗又说:“面对死亡之谜,人人都渴望在来世重新找到自己的亲人。
这条“规律”不仅适用于物质的死亡,它还告诉我们:通向生命的道路不可避免地会意味着不断的放弃,意味着绝不依恋我们所取得的任何成就,以便与天主同行,迈向那超越我们一切希望的未来。
但有时先知们也不见得掌握到他自己讯息的深度,天主远远超越祂所启示的人。因此若翰自己对纳匝肋的耶稣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默西亚形象也有疑惑(玛十一2-6)。
如果我们能坦然地笑对自己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如果我们能够超越日常生活中凡事的束缚,于平凡中发现主,如果我们能把疾病视为休息和新生的机会,把误解伤害转变为宽恕成长的机会,把失败作为交给成功课程的学费以及人生进步的机会
是在无区别地影响着我们一件事,它超越了地理、社会、文化、宗教和年龄的差异。尽管存在差异......我们希望组织成一个团体:来分享经验、热情和困难。”
比喻令我们发问,邀请我们超越表象。面对给我所讲的故事或所呈上的图像,我当自问:在这故事中我在哪儿?这图像对我的生活有何启示?
圣心敬礼由此超越个人虔敬,成为对抗世界撕裂的良药——在冷漠蔓延处重建手足情谊,在权力结构外活出谦卑服务。
一个生命和灵性生命的神圣权利2.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根植在人性尊严之上,其超越的本质不应被忽视或不予以承认。天主以他的肖像创造了人类(参阅创一27)。
在这慈悲禧年期间,教宗尤其吁请各国领袖关怀弱势群体,落实对他们有利的具体措施,怀着超越自己国家的远见,积极促进国际大家庭的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