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为了罪人耶稣才降生成人,死而后复活。因此,必须学习怀着诚恳的心,来与悔过的信友一同生活。必须谦虚而不否认过去的罪过,也不可在没有实际证据或忽视对过去了解的不同意见下,轻易指责他人。
降生后八日,受割损圣肢之苦;逃避埃及,受颠沛流离之苦,至于隐居纳匝肋三十年,衣食往往无着落,三年传教生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遭人反对,仇恨,嫉妒,驱逐……最终受尽酷刑之后死在十字架上,先知依撒意亚论到他时
耶稣还分给她心中的苦难:当时,好多人见她得到了各种奇异的神恩,有的怀疑她,有的冤枉她,有的讥笑她,也有像茹达斯一样的人,利用了她骗取人们的银钱;最使她伤心的就是:在她吃苦最厉害的时候,竟有知己的朋友也遗弃了她,让她孤独地死在十字架的痛苦中
如果不是这样,基督徒的信德,就会变成死的信德。经上说:“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
为此他分析了快乐的要素和非要素:一、自然而必要:朋友、自由、思想(关于宴饮、焦虑、贫、病、死、迷信)食物、蔽风雨处、衣服。二、自然但不必要:广宅、私人浴室、宴饮、仆役、鱼、肉。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查阅到了相关郎怀仁主教的一些资料,发现这位对天主负责的,完全地投顺和献身的伟大的布道者,真正做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当耶稣基督由死里复活以后,曾多次向跟随过他的门徒显现,但只有多默坚决不相信主的复活。他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听到这里,李老师哈哈一笑说:他总说让我死在他前面,其实是怕剩下我一个人受苦。我跟他说了,不用担心,天主会给我们安排好的。听着两位老人的话语,看着两位老人的笑容,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啊!
他们的付出,不是我们平信徒所能感受到的,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李神父2002年晋铎,2006年冬季调入山西曲沃县平乐天主堂做本堂神父,上任时是一位热心教友开车去送他。
因着这异象,死不再是最后的失败,相反的,它成了最后的是,让我们能完完全全地成为主的儿女。我想不是很多人如此看死亡,他们不但不把死亡看成成全的一刻,反而看成是个极大的失败,离开得越远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