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前夕,我收到主内兄弟楠苑教友的一封信,向我祝贺圣诞快乐。他在信中表达了一种积极姿态,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了他的福传观点,很能代表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
故事是这样的,圣诞节前夕,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疏了许多,偶尔还有匆匆忙忙往家赶的人,穿行在霓虹灯俯视下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感谢天主,今天的生意真不错!
这样称呼,是“因为这圣事连接着主在受难前夕与门徒一起享用的晚餐;借此我们预享那在天上耶路撒冷的羔羊的婚宴”(教理1329)。
晚上7:30分,所有来宾及神长教友们为宗主教的庆典举行前夕弥撒,由周至教区吴钦敬主礼,大家为可敬的宗主教献上了诚挚的祈祷。
人常说痛苦悲伤是天主化了装的祝福,当我面对爱人九死一生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之后,才悟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正如主对宗徒说过的话:“……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2-3)突发疾病五一前夕,
这一时期,教会开始强调新教友的培育,尤其是复活前夕守夜礼中领洗者的信仰深化。八日庆期被称为“白衣周”,新教友需每日穿着象征纯洁的白色洗礼袍参与弥撒,并接受“释奥性要理”的教导,以逐步理解圣事的意义。
圣诞节前夕,人们在白宫门前忙碌着摆放和装饰圣诞树天上人间,此音最妙我不知道天上的音乐到底有多妙,再好也是世人的想象而已,谁也没有上去听过再回来报道。
在家中、医院的病床上,虽有老年痴呆,从未忘记画十字圣号,赞美天主,依靠天主……2010年元旦前夕,83岁的母亲突然病危,亲人们闻讯赶来,都围拢在她身旁。
2005年4月2日星期六晚上9点37分,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他所建立的上主慈悲主日前夕,于梵蒂冈宗座大楼逝世。4月8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庄严隆重的殡葬礼后,他被安葬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的岩洞内。
解放前夕,英千里去了台湾。满以为不久即可团聚,想不到这一别竟成永诀。英千里只身在台20年,厮守着对爱人的思念,一直没有再婚。他晚年患了胃溃疡,后又患上肺癌,分外思念家乡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