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谈到唱好圣乐的目的和责任,咏唱要侧重于灵性生命的成长,随从圣神的指引用心把最美的歌声献给主,在音乐素养上不断提高歌唱的能力与艺术。
热爱音乐的马老师,在除夕的鞭炮奏鸣中荣归天国,也是一种圆满。马忠信老师1934年11月生于河北省河间县,5岁那年由于家乡水灾,举家迁往承德生活。14岁被热河教区收录为小修生,送往北京修道。
在修缮一新的新教堂,隆重纪念当年耶稣荣进耶京的情景,心中别有一番滋味。之后,神父宣布游行开始。教友们列队来到圣心文化广场早已经布置好的桌子周围,手拿柏树枝,高唱:请向达味之子高声欢呼!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见此情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实:人是群体动物,人需要关系并生活在关系中,普拉多圣安德肋之家正好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相聚的机会。
大字报贴出后当天的情景在我脑子里还非常清晰,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可是,从那天到现在,33年已经逝去!真叫人难以相信。33年,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3年呢?多数人连三个都没有。人过30,天过午。
我还记得2003年与本堂区100位教友去光启社拜访姚公时的情景,老人家亲自接待我们,介绍上海教区和光启社,并给每人送书。
从巴士窗外沿途看着北京街道的情景,市区车辆壅塞的情形颇为严重,不少车辆为抢道互鸣喇叭较劲,画面中也不时出现一些任意穿越马路的行人、逆向行驶的三轮车、单车,这让马路增添许多惊险的镜头,但对生活在此都市的人来说
(谷10:13-16)在这段福音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组很温馨的生活情景。
但是伤害是终生的,老爷八十多岁时向我倾诉了遭继母痛打的情景。姥姥是一个很睿智的人。我相信她的睿智源于天主的指导。她做主将大姨二姨三姨嫁到城里,又顶住压力送母亲和小姨进了学校,改变了女儿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