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有两个著名的女性离开了人世,曾经引起全球许多的惋惜和悲痛。她们中一位是英国王妃戴安娜,另一位是被称为“贫民窟的圣徒”的德肋撒嬷嬷。
(梵蒂冈新闻网)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的需求着想,并且明白我们在世上并非离群索居:这些是教宗方济各7月24日寄给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教区第四次灵修课程的视频讯息的重点。
当天是世界著名慈善活动家特里萨修女诞辰100周年。德肋撒修女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1910年生于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成为修女。
教宗本笃十六世十月十四日星期天中午,在带领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上的各国信友颂念叁钟经的机会上,向他们讲了一篇简短、却非常美好的话,内容包括主日弥撒福音要点解释,法蒂玛圣母显现九十周年纪念,以及呼吁伊拉克有关方面释放所绑架的两位天主教神父
巴西静默圣母堂(梵蒂冈新闻网)巴西教会于2月17日圣灰礼仪开启了四旬期的“友爱运动”活动。教宗方济各在这机会上致函该国信徒,他在信函中说,四旬期对基督徒而言是一个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时期。
群众所领受的第三个恩宠是分辨之恩:因此,他们能认出耶稣「教训他们正像有权威的人」(参阅:玛七28-29、路五26);他们承认耶稣能触动他们的心,拥有驱赶魔鬼的权柄。
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率美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的德肋撒修女的葬礼。希拉里·克林顿曾经两次会晤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天主教修女德肋撒。
江苏省吴江市黎里镇,是一个美丽、静谧而又温婉的江南古镇,相比周边开发的无以复加的同里镇、周庄镇、乌镇等,多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天然,古朴典雅,浑然天成。
在斯德望殉道后,紧接着就爆发了严厉迫害耶路撒冷教会的行动,“许多基督徒都逃散到犹太和撒玛黎雅乡间”。教宗指出,在《宗徒大事录》中,受迫害好似“宗徒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然而,福传的火焰并没有熄灭。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撒撒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她爱人的一生:德撒撒,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27岁成为天主教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199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