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超越进路确实存在菁英主义以及包容而非严厉的品格,与之相比,基督教的超越性则显得更为典型,但这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立。
这些不同的文字表达,说明了宗教公益事业不止体现出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跨宗教的大公主义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梵二文献《大公主义》法令承认,大公运动乃是「因圣神的感动」而兴起(1号):圣神是「教会合一的原因」,祂「执行不同的恩赐和不同的职分」(2号)。
圣若望廿三世教宗强调,恢复基督信徒的合一是教会更新的基石;圣保禄六世教宗签署了梵二文献《大公主义》法令;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坚信,第三个千年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即为恢复合一;本笃十六世教宗认为,大公运动是个「
“令人担忧的是,教会面临着韩国社会中日益凸显的挑战,就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竞争,这些成为青年采取的新的生活方式,这失去了信仰的意义并远离了我们固有的文化价值。”
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只把可以经验的事物当作真实的这种倾向,乃是对人类理性的约束限制,并因此制造了大家都公认的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并存的可怕精神分裂症…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发现向天主圣言和向天主完美的启示耶稣基督敞开胸怀的理性
这一方面变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力改善和受教育机会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多元化的新思想和新主义中,其中对天主教修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个人主义、性解放思想和消费主义。
同时,应该谨慎对待、小心分辨那些夹杂或涉及有关宗教无差别论、新白拉奇主义、新诺斯底主义与“唯独圣经”的课程与言论。”
他请在座的年轻神父和修生们警惕学院主义的危险说:主教派你们来这里,为让你们完成学业,也为让你们返回教区。但是你们作为神职人员回到教区比获得学位更重要。
法利塞人,自称是厄斯德拉先知的继承人,在宗教的信仰上,执行一种严格的法律主义。在宗教生活中自恃清高,喜欢判断难为、指责、论断他人,而缺少真正的爱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