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会高层也提倡本地化,1919年,教廷发布《夫至大》通谕,强调培养本地神职人员,认为福传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由外籍传教士管理的教会,而是要建立一个由本地神职领导的本地教会。
中国教会最近的一个变化是,许多神父、修女到不同的地方学习,神职班和教友的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所以我觉得,从某个角度来讲,西方欧美教会,需要向中国教会来学习。
比如体育组每一年都要举行一次“全民”性运动会(神职队也积极参与)。通过各类的体育比赛,不但增强了修生们积极锻炼的意识,而且还加强了他们的团体意识。
墨西哥的神职班,教宗迄今,我们只谈了印第安人,但这决不意味西班牙人对圣母的敬仰之情有所逊色。
他的漫长生涯都是与罗马公教会的最高端神学思维联系在一起的,一如基督教新教的全部存在表面上是与众多的信徒、辽阔的地域中各类宗派和传统的教堂、教区和信徒团契及听道、受洗和布道等景观相联系,而实质上却是另一隐含着的事实直接确定着新教教会的作用与影响
他们指出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已不允许爱国青年徘徊不前,青年僧人必须暂时告别清修生涯而去从军,认为以沸腾的热血清洗国族的耻辱,于情理上实属应分,并与佛戒不相违背(注:繁辉等:《我们是一支降魔生力军》
但是在1651年秋天年满26岁时,他又重返学习生涯,1655年夏天他在美西纳结束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学习。很可能正是在美西纳,在他的神学第三学年末,即1654年7月20日至11月17日之间,他被晋升司铎。
其实,城镇教堂的规模应向小区的中小教堂方向发展,无需修建得太大,中小型聚会圣堂才是发展趋势,但教堂的选址又会面临审批难题,而且,这需要更多的神职提供牧灵服务。
但是在50多岁后,一场特殊的经历使他放弃了科学研究,开始过着他自称的“天启”灵界沟通的生涯。1744年至1745年之间,史威登堡饱受梦境折磨,有几次他在梦中浑身颤抖,醒来却躺在地上,他感到十分恐惧。
由于多年没有神长牧养照顾,长期没有弥撒、不能领受圣事以及过不上信仰团体生活,老教友逐步减少了,又没新教友的加入,也没有本土神职圣召出现,再加上昔日曾有大批当地教友逃港或移民境外,这样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