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培肋舍特人的战役中,以色列溃不成军,3万人阵亡,天主的约柜被夺走,厄里的两个儿子也丧亡;「他们俩原是无恶不作的司祭,在史罗的圣殿内剥削百姓」。教宗称,这是「一场彻底的败仗,是子民远离天主的下场」。
教宗讲解的这段《路加福音》最後记述,耶稣治癒癞病人之後,叮嘱他不要把这事告诉别人,但要去叫司祭检验你(五14)。
耶稣受试探,正如希伯来人书所说: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
《梵二罗马弥撒经书总论》45号-信友藉“信友祷文”执行自己的“司祭职务”:为众人祈祷。
“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希4:15)。(连载十二)教宗本笃十六世/著
这便是教会和它的司祭们与教友们一起热心追求世界上所有人精神与物质幸福的努力,过去如此,将来也要继续如此。”
司铎透过主教的祝圣,肖似我们的大司祭基督,并在外邦人中成了他的使臣(罗15:16),参与他的使命,代替他在普世尽福传的职责。
我们还该明确,耶稣是在经受许多折磨、许多苦难,被长老、司祭、经师弃绝杀害之后才有了复活的光荣(玛16:21;谷8:31;路9:22),所以我们也该先为爱天主而承担责任、承担劳累苦辛,“参与他的苦难,相似他的死亡
他所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也转给他”(玛5:39),同样是要求我们忍耐的程度该超乎寻常尽量扩大,但不一定要“生搬硬套”;他自己在大司祭面前也没有这样去做。
用忠诚和信靠司掌铎职,以天主的声音敲击灵魂,唤醒人心。曾几何时,你可记否?当一切的向往被束缚、欺侮与凌辱迎面而来之时,在凄风苦雨中他毅然坚强,天主试炼了他,好像炉中的黄金,悦纳了他,有如全燔祭。